3月27日下午,“2018年文化素质教育实践项目——读国学,学做人”的启动仪式暨第一讲在沙河主教306教室举行。项目负责人耿喜梅老师🍨、辛平老师参加了此活动🏌🏽♂️,并介绍了该项目的具体运作🤸♀️,包括必读书目、时间安排和多渠道学习路径等。

师生合影
启动仪式后🔭,耿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讲座,耿老师首先从孔庙的孔子像讲起,有一种观点认为✨,孔子像的手势“一撇一捺”组成的是一个“人”字🧑🏻🦯➡️,诠释着做人的道理。耿老师还介绍了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里“成大事业者🚵🏽♂️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的三种境界”🩻,即“立、守🏄🏿、得”,也就是确立初心,坚守初心,最后看似偶然的得到,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果🏸。
之后,耿老师还从朱熹的《观书有感》讲到读书,多读经典,如朱子所言的“问渠那得清如许🧎🏻♂️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耿老师还介绍了朱熹集注的“四书五经”,分享了《格言联璧·学问类》中“眼界要阔,遍历名山大川。度量要宏,熟读五经诸史”的观点🧑🏽🏫。此外,辛平老师也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,两位老师都鼓励学生多读书🧑🏫,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。
讲座即将结束时🎆,大家以面对面方式建立了“2018年国学导读课”的微信群,约定在群里每日打卡诵读《道德经》,微信群也是师生在线交流的重要平台。最后,老师们与学生共勉,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,让对国学的学习、积累🧝👳🏽♂️、进步融于点滴之间。